追寻海州自考学子王震的坎坷足迹
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!”
——追寻海州自考学子王震的坎坷足迹
一、开篇:初生牛犊初出茅庐
俗话说得好:“自古英雄出少年,从来纨绔少伟男!”农家的娃子早当家、有志不在年高!这句话用在17岁就独自一人离开乡村进城读书的王震身上是名副其实、恰如其分的。
王震,男,1990年6月出生,祖居东海县南辰乡;2007年9月入学海州职教中专学校市场营销专业,12月份第一次报名参加于2008年4月举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;家境贫寒却有志气抱负的王震,担任班长,喜爱读书,团结同学,尊敬师长,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!然而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却是曲折的。他清醒地认识到,自己选择的中职专业没有错,通过参加自考,压力可以变成动力,能够巩固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,是学业进取的好途径!有鉴于此,第一次考试他虽然失利,但是决不气馁,反而愈挫愈勇!下面这段话是王震的人生成长信条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人生道路的确有很多,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尽相同,但这却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结果和必然!人生前途坎坎坷坷,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。
二、中篇(一):2008年:第一次自学高考失利-刻骨铭心打工经历-十八周岁男儿献礼
公元2004年的时候,王震在南辰中学上学,他的语文老师以其亲身经历告诉了他,这个社会上还有一种途径可以考上大学——那就是自学考试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浙大研究生。而在当时,少年的他只听说过中考和高考,还没有听过有自学考试。这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学高考!
由于初中偏科严重,直接导致了中考失利,王震并没有考上自己心目中的星级重点高级中学。所以到了2007年的秋季,他便自主选择了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就读。王震说真正的自考之路是在读海州职业中专对口专业高考班的时候,2007年12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我的自考导师:徐骞老师!是他教导我走上了自考进取的人生道路。2008年4月我第一次参加自考只考了51分,初战失利,有点小小的伤感,我怎么没有考过呢?第一次自考的失利并没有让我失去信心,我想这次也许真的是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,于是我便接着报名并积极准备参加下半年的考试。
2008年的那个极其不平凡的暑假,当人们沉浸在北京奥运会的狂热欢腾-极致享受中的时候;刚满18岁的王震却和同学一起在海州建筑工地出卖体力,但是只有他一个人坚持打工45天?!8月底的一天,在海专校园,笔者巧遇了一名蓬头垢面、彻头彻尾的农民打工仔,他像趿拉着拖鞋、不修边幅,穷形极相!爱因斯坦!身躯疲惫目光精神,既粗糙又细腻的手中攥着几张皱褶百元钞票-血汗打工钱!成人见面礼!王震有钱了,他要向自学高考发起第二次冲锋!笔者的心在滴血,远方的他或许已不能自己!?真的就是真的,真实就是力量!艰难困苦玉汝于成!
中篇(二)、2009-2010年人生分水岭十字路-中专毕业自考大捷-第一次打工受伤
从2008年到2009年、2010年至2011年,整整四年,王震一直没有放弃过自考;为了坚持走完自考之路,王震当机立断放弃了单招考试。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;不要太相信唯一,拥有唯一是对自己太过于完美的苛求,其实,生活中大多数事情还是不需要这样的。放弃,有时候就是重新拥有的开始。
2010年上半年中专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,王震斟酌决定最终放弃了参加对口高考-单招考试的机会,毅然决然继续坚持参加自学高考。2010年4月王震在母校考场参加了在家乡连云港的最后一次自学考试,考了5门全部通过,大获全胜,这是王震自2008年开始参加自学高考以来取得的空前大捷!
随后我南下长三角,径直到大上海工作了,一边打工、一边攻读自学考试。一线工作的艰辛使我更加懂得了知识的可贵,渴望就是力量,精神就是财富!。在2010年8月15日那天的工作中我意外受伤,下巴颚被划伤了缝了10针,当时我几乎崩溃了,我沉浸在受伤的痛苦中不能自拔。但生活依然要继续奋然而前行!有些痛苦,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抑或埋在心底。当经历过,你成长了,自己知道就好。我说服自己不能沉浸在痛苦和悔恨之中。
中篇(三)、2010-2011年:第二次自考大捷-第一次参加增考-第二次打工负伤
十月份国庆节放假,王震第一次返回连云港,第一次带着尚未痊愈复原的伤痕,第一次进入曾经熟悉而又油然陌生的母校考点考场,参加了非常难忘的自学考试,那次考了6门过了5门,是第二个五门,第二个大捷!但是离毕业资格还差2门课学分,。于是就在12月初,我便从上海坐车去昆山,第一次在外地报名参加了自己的第一次自考增考。因为这是行政管理专科段的最后2门,考过之后就可以办理毕业了。
2011年1月6日到9日是王震中专毕业、打工受伤后,他的苦难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4个日日夜夜!
5日,王震正常上班,下午才请下四天假,做好准备去苏州市区参加自学考试。王震选择了一次挑战-锻炼身体活动筋骨的行动方案,那就是只身骑着自行车从上海出发,驱车奔往目的地-苏州市区,两地相距大约100公里左右。简单收拾准备就绪,6日清晨,王震便骑着自行车从上海嘉定江桥镇出发,沿着312国道向西行驶,中午时分,王震到了昆山,行程将近过半,大约行驶了44公里。王震就驻足休息了片刻,吃喝下自带的干粮、饮料。饭后他便继续骑车去苏州市区。昆山到苏州市区大约60公里左右,王震到达苏州已经是晚上7点左右,少小就会拨弄电脑的他,就地找了一家网吧通宵,可以说一举两得,住宿上网一并解决,正好方便查找试卷做。王震困倦的时候便打个盹休息一会,时刻不敢放松警惕,这样迷糊熬过了一整夜!第二天7日早晨。王震便动身去找增考的考点学校,由于增考的2门分别在三元中学和平江中学,位置都在干将西路和学士街。找到之后,王震油然雅兴怒放,自个儿径直骑车奔向心驰神往的世界级旅游名胜景点-苏州古典园林去大饱眼福、放松心情去了!王震当时盘算,这次增考如果没有考过的话,就当是“自驾车”到苏州旅游了,也算不枉此行!当天晚上,筋疲力尽的王震踌躇满志,又回到了那个网吧,通宵备战倒计时大考!
8日上午,王震准时参加了《人力资源管理》的考试,考完之后自我感觉不是很好。但理智告诉自己已经过去了,无论好与不好都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我参加了。考完第一门已经是当天中午了,吃过午饭后,王震紧接着就准备9号上午的考试。兴许是鬼使神差要换换环境,这天晚上王震“脑袋急转弯”相机而动,重新找了一家网吧通宵达旦!
王震在网吧包间里埋头看书做试卷直到凌晨2点,休息5个小时左右就要去参加真正的考试了。由于连续几日的劳累奔波、劳顿疲惫,没有休息好,导致9日的考试没有发挥好,但尽了最大努力,对得起良苦用心自己,真所谓成事在天、谋事在人,不必怨天尤人。考完第二门后,归心似箭的王震便马不停蹄地驱车东进,返回大都市上海。他估摸着算了一下时间,大约晚上8点左右可以到达上海。但是天有不测风云-前途未卜,王震骑车到昆山的时候,天空下起了雪花,就在这时他的后轮胎磨坏了,王震只得推着车子到路边找维修店,他就此领教了特立独行的“痛楚苦旅”!修好车胎已经是下午5点了,王震赶紧骑车上路,夜幕降临大地,却遮挡不了前方光亮的路标和灯塔,遮不住的!到上海已经是晚上8到半了,回到住宿的地方已经是9点,简单的梳洗便休息了,明天还要上班,生活依然在继续!!痛哉斯言,人在旅途!
2011年春假过后,王震开始在中国第一村-江阴华西相邻的一家驻地张家港的利伯特股份公司隶属企业上班,日常工作节奏相当紧张,几乎没有公休礼拜,而且月发生活费不发工资,一年到底才结算发放!就在春夏之交,因为时空工休矛盾,我们师徒俩没能及时沟通联系,加上仲夏之痒-考试冲撞,错过了申请大学专科毕业的机缘?然而祸不单行,突如其来的第二次工伤使王震雪上加霜、身心疲惫,撕心裂肺!2011年7月12日下午3时3刻,正在车间操作上班的王震,挂板车时,左手中指被*车挤碾挫伤;他被同事送往医院治疗。立志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”,刚满21岁的王震,第一次躺在手术台上接受伤口清洗缝针包扎等等忍无可忍-“指连心钻心疼”处理;劳苦倦极,未尝不呼天地;疾痛惨怛,未尝不呼父母也!他心急如焚、心如刀绞,他逆来顺受、忍气吞声!沉默是金,从容淡定就是无尚高贵!
幸运厄运,福祸相依;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;吃一堑,长一智。王震第二次工伤前后,读书自考牢记心头,不动摇!不懈怠!绝不自暴自弃!4月10月,全年自学考试连获10门满堂贯全通过-第二个大捷!精彩总在风雨后。
结篇:2012-2013年:第一份毕业证书-冲刺大学本科-自考明天更好王2012年1月16日王震领取了自考人生的第一张大学专科毕业证书,辛勤耕耘终于换来丰硕收获。王震有一颗无私无畏、难能可贵的善良爱心,他多次解囊相助同学和同事,多次多地无偿献血,多次礼待母校师长!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浪潮,给教育和传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,特别是荡涤文化、冲击学业是不容置之不理!王震是能把书本知识学习、自学考试检验和社会实践锻炼三位一体巧妙结合的大学生典型代表,前面早提到过他的计算机使用经历。现在的在校大学生,花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,对比读书学习,简直是不可思议、不可理喻、不可救药!说句毫不客气的话,他们应该向王震看齐,向他学习!
2007年走到今天的王震,6年自考、3年打工、2次工伤的经历,使他真正成长成熟起来,成为一名勇于担当的学习标兵-自考先进人物,他的明天大有作为!
王震自述: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,理解了生活的真谛:痛苦也是一种经历,没有酸甜苦辣的人生不算完整的人生。生活中你要是总左顾右盼,犹豫不决,那就别往前走了。其实,很多时候你最相信的人还应该是你自己,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。人总是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少,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多;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浅,从磨难中获得的教益深。一个人在年轻时经历磨难,如能正确视之,冲出黑暗,那就是一个值得敬慕的人。最要紧的是先练好内功,毕业后这5年就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,练好内功,才有可能在未来攀得更高。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!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!!
2013年,南京大学,我们不见不散!
祝每一位考生都能成功!!
作者:海州中等专业学校徐骞